前二年蔚為風潮的創業熱,目前有消退的趨勢,近期研究統計上反應出最近10年中小企業家數成長率 2%,比80年代早期少了一半。而新創事業的創業結構更是嚴重失衡,據中國時報日前報導顯示,
根據報載,過去兩年,為了舉辦web2.0創意服務點子大募集競賽, 蘇偉仁研究全球web2.0創業趨勢,就發現台灣在這個領域發展極慢。光是兩岸比較,資策會可以輕而易找到大陸100個網站,但台灣的新創事業少得可憐。
為什麼台灣的年輕人沒有搭上這波創業潮流?除了多數技術人才往往偏好大公司,甚至在中小企業當資訊人員都比創業有保障。年輕族群愈來愈趨向安穩,較不願意承受創業所帶來的壓力及失敗的風險。
而除了整體環境改變外,考慮創業時其實有許多進一步深思的,創業的二好及三壞,您不能不知道:
二好
一、成為老闆,掌控自己的人生
當成為老闆之後,工作不再是終身監禁,而是了解自身能力極限後繼續往前的機會,工作不再是為別人打工分紅領取薪水,而是創造自己人生的高峰,享受「更高級」的成就感。更何況如果你是因為熱愛你的工作而樂於投入和付出,那其中逐夢踏實的箇中滋味,唯有嚐試過的人最能體會。
二、創業成功,可以獲得無數財富
當賈伯斯創立了蘋果電腦後;2005年股票市值達40億美元,約為台幣一千三百億元;1975年由比爾蓋茲所創的微軟王國,於2004年營業總額達到 368.4億美元;由布林和佩奇所發明的Google不僅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,更扭轉了世人對網路泡沫化的認知,2007年4月Google 股票突破了500美元大關,創下了歷史新高。
三壞
一、趨勢變動快,市場變化快
創業產業和種類一直隨時代變更而持續改變,每個人在創業前,必須先理性深思,甚至進行市場調查和資料收集,收集主題為:「我要創的事業,目前市場現況」需要進一步考量A有沒有人作,如果沒有,那我做,相對有更多機會,但也許也是更多挑戰。B如果市場已有同類商品,我有沒有辦法比他專業優秀,如果人家已佔領多數市場,我有沒有辦法出奇致勝?如果結論是,市場已有作得又好又快、又優秀又有品質,價格又不貴者,那麼最好還是改作其他行業吧!
二、台灣創投資源少,後續資金募集不易
台灣創投投資於2005年衰退至今(2007),相較於國內投資衰退情形,創投對美國以外的其他地區投資額卻呈現增長,而過去創投所熱衷投資的的主流產業 (例如光電、半導體、電子等),囿於產業日漸成熟等因素,整體投資金額雖仍高於其他產業,但預期未來大幅成長空間將不復見;數位內容產業則礙於國內數位內容產業整體環境未臻成熟、產業規模較小及產業競爭激烈等因素,造成創投的投資意願較為低落,投資活動也較為保守,因此國內其他型態的創業產業,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,更難受到創投或銀行的青睞。
三、創業成功率其實不高
創業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,常常因為媒體的報導導致很容易誤以為創業成功很容易,然而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,台灣地區約有115萬家中小企業,佔企業總數高達97.8%,約占總就業人口的78%,中小型企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結構的主體。不過其中有1成、約11萬家的中小企業,經營不滿1年即倒閉或停業。且據統計,首次創業成功機率不到3成,創業超過5年的存活率不到5%。
分享創業的好與壞,是想給大家更多務實的分享和體驗,如何遵循創業守則:全力以赴、出奇致勝、量入為出、循序漸進,都是需要深思加上努力以及超強的執行力,如何節省時間開創新局,創業人需要有更多的支援和協助。多加利用政府資源、人脈以及各式資訊,創業仍是一條除了上班之外,您可以選擇走的另一條路。 以2005年台灣新設中小企業12萬5000家為例,其中批發及零售業6.1萬家,住宿及餐飲業2萬家,就佔了總數的65%。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所組長蘇偉仁認為:「台灣需要炸雞排、便利商店以外的年輕人創業」